六一中学 吴梦云 王印茹 孟河银
《给我的孩子们》是苏教版九年级下册四单元中的课文。在这篇课文中作者丰子恺先生向我们展示了孩童世界的率真,表现了对“成人世界”不由自主的悲哀。学生从这篇课文中能感受到童年时代的纯真无瑕,在与成人世界的对比中,意识到“真”的可贵。陶行知先生说:“千教万教,教人求真;千学万学,学做真人。”学生通过体会丰子恺先生真情直白,亲切自然,毫不掩饰的语言,会更加向往真、善、美,在以后的成长中,会有意识地保留童年时期曾拥有“真率、自然,与热情”,不让自己成为有着所谓“沉默”,“含蓄”,“深刻”的美德的不自然的、病的、虚伪的大人。
苏教版语文教学参考书九年级下册233页教学建议中有这样一段话:引导学生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,体会成人失去童真的悲哀。“抒发失去童真的悲哀”,是课文的重点之一。作为未成年的初中生,要体会成年人这种感情,是有一定难度的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现实社会中,所谓“沉默”“含蓄”“深刻”是怎么一回事。看一看社会上,人欲横流,诚信缺失,谎言连篇,水货遍地……的现实,就会体会到人一旦失去孩子们的率真无邪,世界就会变成什么样子。这就是一种悲哀,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悲哀,是一种失去作为人的本质特征——童真后深沉的悲哀。
“看一看社会上,人欲横流,诚信缺失,谎言连篇,水货遍地……的现实”,在这里,编者没有点明是1926年的社会现实,还是21世纪今天的社会现实,如果是同日而语,把这样的话语呈给我们的学生,会在十四、五岁孩子的心中投下怎样的阴影呢?我们的社会的确有欺诈、假货,但远远没有像编者说的那样“人欲横流,谎话连篇,水货遍地”,真、善、美的人和事处处可见。我们不能一叶障目,忽视社会的主流,我们的社会、国家、人民的心灵是健康的,人民的素质是在逐步提高的。教师如模仿教参,断言我们社会黑暗、腐朽,我们的学生对国家还有真诚的爱吗?还有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吗?即便是学生看到社会的许多阴暗面,比较悲观,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我们也应积极引导学生辩证地看问题,使他的情感丰富过程处于健康状态中。我们所面对的“花朵”将成为社会的栋梁,他们是未来社会的主宰,保持诚信、正直、热诚会使人与人之间更和睦、友善。在学习课文过程中,学生会感受到成人失去童真的悲哀,悲哀或者怀恋都是一种正常心态,关键是我们从中感悟到什么,怎么做才能保持我们现在所具有的美德,这应是引导学生重点讨论的,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才是我们教学的重点。
新课程改革呈现出喜人的局面,大多数教师不会照搬教参,会通过个性化的解读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,从而启发、引导学生,但我们也不能否认很多教师会参照教参,很多学生也会买来拜读,教师奉为“圭臬”的东西在他们眼中必是完美的。
作为人民教师,我们肩上的责任是重大的,说得严重些,一句话可能造就一个人才,也可能毁灭一个人。在教学这一课时,如果教师真的参照教参,真的去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社会生活中“那样的实际”,体会成人失去童真的悲哀,那么多少茁壮成长的栋梁之才会被吓得萎缩下去,告诫自己千万不要长大、成熟,成为那么无聊可憎的大人,生活在那么丑陋的社会中。